文章正文
《孟子》七篇解读 | 梁惠王篇(1.2)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19-01-03 10:37:59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【原文】

 

孟子见梁惠王。王立于沼上,顾鸿雁麋鹿,曰:“贤者亦乐此乎?”

孟子对曰:“贤者而后乐此,不贤者虽有此,不乐也。《诗》云:‘经始灵台,经之营之,庶民攻之,不日成之。经始勿亟,庶民子来。王在灵囿,麀鹿攸伏,麀鹿濯濯,白鸟鹤鹤。王在灵沼、於牣鱼跃。’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,而民欢乐之,谓其台曰灵台,谓其沼曰灵沼,乐其有麋鹿鱼鳖。古之人与民偕乐,故能乐也。《汤誓》曰:‘时日害丧,予及女偕亡。’民欲与之偕亡,虽有台池鸟兽,岂能独乐哉?”

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 

“沼是一种池塘,这里没有具体说明这个沼的名字,应该是梁惠王修建了这样一个池塘,用来养鸿雁、麋鹿这些动物。

梁惠王问孟子是不是有贤能、贤德的人也享受这种快乐,也觉得这是一种快乐呢?孟子说:如果是真正的贤者,他是可以以此为乐的;但如果是不贤的人,即便他拥有这些享乐的场所,也不会快乐,也不能真正享受这种快乐。接下来,孟子引用了《诗经》 里的句子:

 

经始灵台,经之营之,庶民攻之,不日成之。经始勿亟, 庶民子来。王在灵囿,鹿鹿攸伏,鹿鹿濯濯,白鸟鹤鹤。王在 灵沼,於軔鱼跃。

 

杨伯峻先生的《孟子译注》里面对《诗经》中的这首诗有现代翻译:

 

开始筑灵台,经营复经营,大家齐努力,很快便落成。王 说不要急,百姓更卖力。王到鹿苑中,母鹿正安逸,母鹿光且 肥,白鸟羽毛洁。王到灵沼上,满池鱼跳跃。

 

引了《诗经》之后,孟子接着说:

 

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,而民欢乐之,谓其台曰灵台,谓其沼曰灵沼,乐其有麋鹿鱼鳖。

 

文王建这些高台、池沼也是依靠民力,可是人民没有不高兴, 反而很欢乐,还把他的台叫做灵台,沼叫做灵沼。灵,就是好的意思,是人民对这些台和沼的赞美。这是孟子对《诗经》的引用和解释。这个例子里,文王虽然是以民力来筑台挖沼,可人民还是很欢乐的。所以,孟子总结说:

 

古之人与民偕乐,故能乐也。

 

《诗经》上所讲的经始灵台的例子就是与民偕乐的例子,这样的人就是贤者,贤者就能乐此。刚才讲“贤者而后乐此,不贤者虽有此,不乐也”,这是讲的古之人,但不是一般的古人,他用的是《诗经》的例子,用文王筑灵台的例子来说明“贤者而后乐此”的结论。接下来他就讲:

 

《汤誓》曰:“时日害丧?予及女偕亡。”民欲与之偕亡,虽有台池鸟兽,岂能独乐哉?

 

《汤誓》是一篇文献。就是说,我跟你,咱们一块儿死了吧。 时日,指的是今天这个太阳。害丧,就是说为什么还不灭亡?《汤誓》里的这句话表达的感情跟上面所引《诗经》里的情感是不一样的。《诗经》里表达的是君王与民偕乐,所以他也就能乐,而《汤誓》讲的这句话不是与民偕乐的状态,是民与之偕亡的一种心声。人民已经过不下去了,对君主说,我要跟你同归于尽。人民都巴不得跟君主一起走向灭亡,在这样一种状态里,就算是拥有了台池鸟兽,你能独自享乐吗?

这是文本1.2的内容。这一章关键的语句和重要的思想是“与民偕乐”。偕,就是聚、一起。

我们如果细致分析起来,就会发现里面包含的意思不是那么简单、那么浅显。表面上看,文王建灵台、灵沼,老百姓都很高兴,但我们不能理解为老百姓把灵台、灵沼看作是公园,能跟君王一起在台上、在沼池里面享乐。这个沼应该不是一个公园,它主要还是供文王来享乐的。但是,文王在别的地方能够做到“与民偕乐”,所以文王独自享乐的地方也能够得到人民的宽容、允许、认同。

什么是人民的乐?这里面包括一个问题,“与民偕乐”这个乐的内涵。我相信这个乐之所在不是周文王和老百姓一起在灵沼里面看鸿雁、麋鹿,而是周文王的“以民为心”“以保民为心”, 他能够以百姓之乐为乐,能够考虑到老百姓的需求,满足老百姓的需求,这样才是真正的“与民偕乐”。如果我们对照孟子的民本思想,“与民偕乐”应该包含更深的含义:不是老百姓以君王的乐为乐,而是君王要以百姓之乐为乐。这个乐是双向的,君王应当充分考虑到老百姓的需求。

这个思想从中国古代来讲就是民本思想,是很古老的。《尚书》里面已经讲“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”,老百姓的视听里面应该也包含了乐的这一面。所以虽然《尚书》没讲天乐自 民乐,但是那个思想应该包含在里面。前面我们讲孟子“序《诗》《书》”特别发挥《诗经》和《尚书》的思想,因为《尚书》里面尤其强调保民这一点,所以我们想孟子这种“与民偕乐”,以民之乐为乐的思想也是承继、发扬了《尚书》的思想。

关于引《汤誓》里面的那句话,在古代也有一些补充的说明。 因为夏桀曾经讲过这样的话,我就好像那太阳,太阳存在我就存在,太阳消亡的时候我才会灭亡。意思是老百姓不要妄想推翻我,我跟太阳一样,命是长久的。所以当时的人民就借着这个话来感叹,“时日害丧”,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灭亡!因为太阳灭亡了,夏桀也就灭亡了。老百姓宁愿跟着太阳和君王一起灭亡, 表达了他们对夏桀虐政的愤恨。

 

解读专家


 

陈来,当代著名哲学家、哲学史家。现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、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、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。兼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、中央文史馆馆员,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、中华朱子学会会长、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、中国孟子研究院特聘儒学大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、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院长等。学术领域为中国哲学史,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、宋元明清理学、现代儒家哲学,其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本领域的世界领先水平。2015年曾在中央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担任主讲人。著作多种,除三联书店出版的“陈来学术论著集”十二卷外,还有《孔夫子与现代世界》、《仁学本体论》、《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》、《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》等。多部著作与论文被译为英文、日文、韩文。曾获得中国图书奖、国家图书奖、国家高等教育教学奖、思勉原创奖、孔子文化奖等多种奖项。

图片
脚注信息
            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  鲁ICP备15028438号  孟氏宗亲联谊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