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正文
《孟子》七篇解读 | 梁惠王篇(1.5)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19-01-07 13:54:24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【原文】


梁惠王曰:“晋国,天下莫强焉,叟之所知也。及寡人之身,东败于齐,长子死焉;西丧地于秦七百里;南辱于楚。寡人耻之,愿比死者壹洒之,如之何则可?


孟子对曰:“地方百里而可以王。王如施仁政于民,省刑罚, 薄税敛,深耕易耨;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,入以事其父兄,出以事其长上,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。


“彼夺其民时,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。父母冻饿,兄弟妻子离散。彼陷溺其民,王往而征之,夫谁与王敌?故曰:‘仁者无敌。’王请勿疑!


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
梁惠王曰:“晋国,天下莫强焉,叟之所知也。”


之前讲过“适梁”,“适”就是到,“适梁”就是到了大梁这个地方。大梁这时候是魏国的中心,当时主政的是魏惠王,也叫梁惠王。这次,梁惠王把问题提得更具体了。上来就说“晋国, 天下莫强焉”,晋国是指他自己,因为韩赵魏三家分晋,魏国本来就是从晋分出来的,所以他自称为晋。这个时候魏国是三家里面最强大的,甚至不仅是三家之中,当时在其他各家里面也是非常强大的。梁惠王说,晋国本来是天下最强的,没有国家能比得上,先生也知道的。


及寡人之身,东败于齐,长子死焉;西丧地于秦七百里;南辱于楚。


可是到了我这一代,我在魏国主政,情况却不一样了:跟齐威王打仗,齐威王派了田忌、孙膑,在马陵把魏军打败了,大儿子也牺牲了;跟秦国打仗,秦国派了公孙鞅,结果魏国割让了河西郡的全部,还有上郡的十五个县,一共有七百里;南边又跟楚国打仗,楚魏襄陵之战魏军被昭阳率领的楚军所败,被迫割让了大片的土地。


寡人耻之,愿比死者壹洒之,如之何则可?


这几件事都是我莫大的耻辱。比,就是为了。我愿意为死者一洗冤仇。壹洒之,就是洗血的意思。“如之何则可?”我怎么样才能做到,你能不能告诉我? 这就是梁惠王向孟子提出的具体问题。其实质还是富国强兵的问题。


怎样在一个天下大乱,以征伐为上的时代做到统一天下、战胜其他各个国家?孟子给出的答案就是王道。


孟子对曰:“地方百里而可以王。”


孟子说,有百里地就可以实现王道,就可以完成王业。王业是和霸业相对的,霸业成就霸主,王业则成就一统天下的王者。 虽然“地方百里”所要求的硬件条件并不是很高,但还需要主观条件——政策。什么样的政策呢?就是下面说的“王如施仁政于民”,意思是说施仁政于民就可以实现王道了。这里面是第一次出现了仁政的概念。“施仁政于民”,就是说这个仁政的施行对象是人民。下面他就讲了 “施仁政于民”的一些具体做法:


“省刑罚,薄税敛,深耕易耨”,这是一个层次,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在教化以前的层次。 “省刑罚”,是要少用刑罚。“薄税敛”,就是要减轻人民的税赋。 刑罚赋税是针对人民的,减轻对人民的刑罚,少征收对人民的赋敛,这就是施仁政于民。让老百姓能够深耕细作,及时除草。易, 是及时的意思。


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,


壮者就是成人,“孝悌忠信”,孝悌,就是家族内的伦理道德;忠信,就是你出了家族,到社会上做事应该有的道德;忠,是处理上下级关系的德行;信,是跟朋友平辈之间相处的德行。要让人民中的壮者有闲暇来接受教 化,能够培养自己的德行。


培养了这些德行以后怎么办呢?他就可以“入以事其父兄”,在家用孝悌侍奉父母兄弟;“出以事其长上”,离开家族出去做事,用忠信侍奉上级。这是第二个层次。


这两个层次,一个属于基本生活保障,另一个属于教化。如果这两点你做到了,“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”,你的老百姓就是用自己制作的木棍子也能够打败秦楚的坚甲利兵,因为他们是真正发自内心地愿意为你出力。这是孟子在这一章中给梁惠王提供的办法,不是合纵连衡、征伐这样的办法,而是王道, 从两个层次施仁政于民。


最后孟子说:


彼夺其民时,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。父母冻饿,兄弟妻子离散。彼陷溺其民,王往而征之,夫谁与王敌?故曰:“仁者无敌。”王请勿疑!


彼,是指那些不行王道、不行仁政的国家。统治者侵夺了人民正常的农业劳动时间,使他们不能按照节令来耕地除草,也就无法获得收成, 来养他们的父母,致使“父母冻饿,兄弟妻子离散”。“冻饿”这个词是孟子常用的词,它所对应的就是温饱。今天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小康社会最基本的标准就是温饱。应该说,从孟子的时代以来大家就盼望实现的理想,是最低阶段的理想。除了“父母冻饿”,这里还提到“兄弟妻子离散”。我想父母因为年纪大了,走不动了,所以他不说父母离散,而是冻饿。但是兄弟妻子找别的地方去生活,就离散了,家庭也就解体了。


彼陷溺其民,王往而征之,夫谁与王敌?故曰:“仁者无敌。”王请勿疑!


“陷溺其民”,使人民陷于痛苦之中,陷于生活的困境之中。 这样的国家,如果梁惠王“往而征之”,去跟这个国家打仗,“夫谁与王敌?”谁能够跟你来对抗呢?因为人民冻饿的冻饿,离散的离散,哪有心情为国家打仗!


故曰:“仁者无敌。”王请勿疑!


孟子的结论是:“仁者无敌。”这个仁者就是推行王道、施仁政的人。仁者无敌,仁者是无敌于天下的。“王请勿疑!”大王请你不用怀疑。这一段是孟子第一次明确提出来仁政这个观念。


这一章关键性的语句是“施仁政于民”。这个语句是这一章最重要的精神,其他都是对仁政的描述。“地方百里而可以王”,就可以王天下了。王天下靠什么呢?就是仁政。把仁的观念在治理国家的施政措施中完全贯彻体现,这就是仁政。这一章的中心思想里面包含一个很重要的认识,即民生与教化。


怎么保障民生?“省刑罚,薄税敛,深耕易耨”,这都是民生保障层次的。同时还有另一个层次,就是教化的层次。所以我们今天讲小康,如果说用孟子的思想来讲,应该是包括温饱、有教, 不能仅仅是温饱。


第二个重要的语句是“仁者无敌”,“仁者无敌”应该是孟子自己得出的结论。“仁者无敌”是把王道和仁政的思想又做了一个申发和总结,这是点明王道和仁政实行的主体是仁者。这就给推行者、施行者提出了人格上的要求。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,要自己争取成为仁者,这样他的国家、他的人民才能够无敌。所以,“仁者无敌”是这一章里面第二重要的命题。


解读专家

陈来,当代著名哲学家、哲学史家。现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、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、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。兼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、中央文史馆馆员,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、中华朱子学会会长、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、中国孟子研究院特聘儒学大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、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院长等。学术领域为中国哲学史,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、宋元明清理学、现代儒家哲学,其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本领域的世界领先水平。2015年曾在中央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担任主讲人。著作多种,除三联书店出版的“陈来学术论著集”十二卷外,还有《孔夫子与现代世界》、《仁学本体论》、《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》、《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》等。多部著作与论文被译为英文、日文、韩文。曾获得中国图书奖、国家图书奖、国家高等教育教学奖、思勉原创奖、孔子文化奖等多种奖项。


图片
脚注信息
            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  鲁ICP备15028438号  孟氏宗亲联谊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