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正文
《孟子》七篇解读 | 梁惠王篇(2.13)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19-01-28 15:39:35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
【原文】

滕文公问曰:“滕,小国也,间于齐、楚。事齐乎?事楚乎?”

孟子对曰:“是谋非吾所能及也。无已,则有一焉:凿斯池也,筑斯城也,与民守之,效死而民弗去,则是可为也。”

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

 

第十三章记载的故事并没有直接记述当时孟子推行仁政的那些方面,而关注的是国家与国家的关系,特别是小国跟大国的关系,这是当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滕文公问孟子,滕是个小国,处于齐楚之间。那我今天是要侍奉齐国呢?还是要侍奉楚国呢?这里的“事”就是以小事大。孟子回答说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做答,只有对各个方面的情况都有非常周详的了解后才能做出具体的回答。“无已,则有一焉”。从字句上说,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定要让我说,那我没办法,我有一条。但这一条不是一个谋,而是一个大原则、一个道,这道是什么呢,“凿斯池也”就是你要深挖那护城河;“筑斯城也”要把城墙筑牢,“与民守之”和老百姓一起来守卫。如果你能达到这样的状况,则“效死而民弗去”老百姓即使献出生命,也不会离开你。这样,你虽然是个小国,也是有可为的。

 

当然,有可为,并不是说你就能够去征伐齐国和楚国,但至少你可以保卫自己的国家,在这方面有所作为。人民可以为你献身,到死都不离开你,如果人民能够跟你同心同德到这种状况,那这个国家就是有希望的。所以孟子的这个回答,其实还是贯彻了他的民本思想。就是在大的原则上,国家一定要和人民同心同力,人民愿意献身国家,能够死都不离开,达到这样,这个国家才是有希望的。所以,一个国家的根本希望,是能够跟民心结合在一起。“与民守之” “效死而民弗去”就描写了这样一种状态,这跟孟子一贯的思想是一致的。

解读专家


 

陈来,当代著名哲学家、哲学史家。现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、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、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。兼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、中央文史馆馆员,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、中华朱子学会会长、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、中国孟子研究院特聘儒学大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、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院长等。学术领域为中国哲学史,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、宋元明清理学、现代儒家哲学,其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本领域的世界领先水平。2015年曾在中央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担任主讲人。著作多种,除三联书店出版的“陈来学术论著集”十二卷外,还有《孔夫子与现代世界》、《仁学本体论》、《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》、《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》等。多部著作与论文被译为英文、日文、韩文。曾获得中国图书奖、国家图书奖、国家高等教育教学奖、思勉原创奖、孔子文化奖等多种奖项。

图片
脚注信息
            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  鲁ICP备15028438号  孟氏宗亲联谊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