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正文
《孟子》七篇解读 | 公孙丑篇(3.7)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19-02-19 11:04:42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
前言

本章从看似矛盾、对立的两对职业人说起,阐发择仁、处仁、行仁之重要。

 

【原文】

孟子曰:“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?矢人唯恐不伤人,函人唯恐伤人。巫匠亦然,故术不可不慎也。孔子曰:‘里仁为美。择不处仁,焉得智?’夫仁,天之尊爵也,人之安宅也。莫之御而不仁,是不智也。不仁、不智、无礼、无义,人役也。人役而耻为役,由弓人而耻为弓,矢人而耻为矢也。如耻之,莫如为仁。仁者如射,射者正己而后发;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”

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
 

“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?矢人唯恐不伤人,函人唯恐伤人。巫匠亦然,故术不可不慎也。”矢人,造弓箭的人;矢,弓箭。函人,造盔甲的人。巫,即巫医,古代治病,祈福与吃药并行,所以巫、医同职。匠,指木工,此处专指造棺材的人。本段首先摆出两对矛盾:造弓箭的人难道说比造盔甲的人更不仁吗?造弓箭的人唯恐造出来的弓箭不能伤人,弓箭越锋利,杀伤力越大,越说明他干得好;造盔甲的人唯恐造出来的盔甲使人受伤,他造的盔甲越坚实,穿盔甲的人受伤的程度就越轻微。治病的巫医和造棺材的木工也是这个道理:治病的人唯恐治不好病人之病,利人之生;造棺材的工匠则唯恐死的人少,利人之死。所以,对于造箭、造盔甲 的人,与为人治病的巫医、替人制作棺材的木工,这个道理是一样的。但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,矢人、匠人本非不如函人、巫医之仁, 只是由此看来,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谋生手段是不能不慎重的呀!

孔子说:“里仁为美。择不处仁,焉得智?”里,是小巷,此为动词,指居住环境。朱熹说:“里有仁厚之俗者,犹以为美。”这里孔子讲:里中有仁厚的风俗,那才是最优良的住处。如果选择一个不仁的地方去居住,那怎么能说得上你是聪明呢?

孟子又说:“夫仁,天之尊爵也,人之安宅也。”那“仁”是上天给予的最尊贵的爵位,是人最安逸的居处。理解这句话,应该连同3.6章性善论之四德、四端,更深入挖掘其内涵。仁、义、礼、 智,皆源四端,与生倶来,为天所与。而仁为四德善性之长,所以 称为“尊爵”;与生倶来,为天所与,因称“天之尊爵”。有天理本然,与生而来,人居其里,心处“仁”中,自然最“安”,因而是最安适之居处。

“莫之御而不仁,是不智也。”你只要行仁,没有人能阻挡得了;但是你不行仁,这是很愚蠢的。孟子这句话是说:由孔子所论看,仁为大道,你只要行仁,是没有人能阻挡得了的;你不行仁,那是你自己的事,就是最愚蠢的了。

“不仁、不智,无礼、无义,人役也。人役而耻为役,由弓人而耻为弓,矢人而耻为矢也。”人役,就是奴仆。此句接上文:你既然不行仁,又最愚蠢,自然没有理和义了,那就是别人的奴仆。做别人的奴仆,而又以此为耻辱,就好比造弓的人以造弓为耻,造箭的人以造箭为耻,道理是一样的。道理说得紧凑而雄辩。“如耻之,莫如为仁”,如果你以此为耻的话,你就不如去行仁。

“仁者如射:射者正己而后发。”行仁就好比射箭,射箭的时候,你先端正自己,再发箭。这是用它做比喻:你自己先做一个仁人,先做一个善人,你再去行善,再去行仁。这就和孔子说的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是一样的。你要推行仁,你自己先做到,修养自己,修身是第一位的。

“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”如果射出的箭没有射中,你不要去埋怨、嫉妒那些胜过自己的人,反省自问再去研究就是了。

 

孟子在这一章中论说的核心是“仁”,表达了三层意思:

其一,择仁而居。从矢人与函人、巫与匠之职业说起,提出 “术不可不慎”,即选择职业不可不慎重;又因孔子之言“里仁为美”,强调人要择仁、处仁,要选择仁的职业和有仁厚之俗的地 方,择不处仁,是最不明智和愚蠢的。

其二,为仁由己。是不是行仁,关键在你自己。要知仁行仁。 要了解:仁,是上天所与的最尊贵的爵位,是人最安适的居处;行仁,是不会遇到阻碍的,做不做,全由你自己,而你不去做,那是最愚蠢的。

其三,行仁先正己。正如射箭,正己而后发。就是你先自己做仁人,你再去行仁,叫己仁而后行仁。你做得不好,不要去抱怨和嫉妒那些超过你的人,应该反省自问,在“正己”上找原因,三思。

解读专家

 

王志民,山东省政协第九、十届副主席,山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,博士生导师。中国孟子研究院特聘院长。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。十一次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,其中特等奖两次、一等奖两次、二等奖四次。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山东省【十佳】理论工作者。

图片
脚注信息
            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  鲁ICP备15028438号  孟氏宗亲联谊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