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正文
《孟子》七篇解读 | 公孙丑篇(4.3)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19-02-26 10:26:55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会标孟子思想研究会.jpg

微信图片_20190103103619.jpg

【原文】

陈臻问曰:“前日于齐,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;于宋,馈七十镒而受;于薛,馈五十镒而受。前日之不受是,则今日之受非也;今日之受是,则前日之不受非也。夫子必居一于此矣。”

孟子曰:“皆是也。当在宋也,予将有远行,行者必以赆;辞曰:‘馈赆。’予何为不受?当在薛也,予有戒心;辞曰:‘闻戒,故为兵馈之。’予何为不受?若于齐,则未有处也。无处而馈之,是货之也。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?”

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
     这又是孟子在齐国的一个活动。这个活动主要是跟弟子陈臻的对话。陈臻问孟子:“前日于齐,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。”虽然没有直接记载,但是我们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得知,前些天齐王赠送孟子兼金,孟子没有接受。兼金,就是最好的金子。金子,在那个时期主要是指铜。兼金,即是铜合金,价格也会加倍。金,作为货币,单位是镒,又称镒金,一镒相当于后来二十两。也就是说,齐王给孟子送一百镒兼金,孟子不接受;可是在宋国的时候, 宋君赠送七十镒,孟子却接受了;在薛国的时候,薛君赠送五十镒,孟子也接受了。那么陈臻就感到不可理解了:如果之前您不接受这个金子是对的,那么今天您接受就错了;如果今天您接受金子是对的,那么之前您不接受就是错的。二者必居其一。也就是说,你在这三个地方的三种做法,一定有一种是错误的。

 

     孟子就说:都是对的。在宋国的时候,我将要远行,“行者必以赆”。这个“赆”,是特指送给出行者的礼金,我们今天叫盘费。孟子说:我将要远行,行者必然要有盘费,这就叫“馈赆”,馈赠礼金,或者叫送盘费。“予何为不受?”那我为什么不接受呢?我出发正好需要啊! “当在薛也,予有戒心”,我在薛国的时候,是有戒备之心。这里面有一个故事,说是孟子在薛国的时候,曾经有人想加害他,所以孟子说他当时有戒备之心。薛国的国君说:“闻戒,故为兵馈之。”薛君听说我需要防身的东西,送我这五十锩金来让我制造防身武器。那我为什么不接受呢?所以在这两个地方,一个国君送给我金子当盘费,另一个国君送我金子打造防身的武器,我为什么不接受呢?至于在齐国,“则未有处也”,这个“处”,我们今天也可以说出处,这里是理由的意思。

 

  我现在齐国,没有理由接受齐王给我的钱。“无处而馈之,是货之也”,这就是平白无故送财货给我。没有任何正当理由,接受他人送的金钱,我们今天把这称为贿赂。“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?”哪里有道德高尚的君子随便接受别人贿赂的呢?

 

这段对话里边透露了一些孟子在齐国的活动,对研究孟子的 生平事迹也是很有价值的。在史书中,关于孟子生平事迹的记载实际上是很少的。在《史记》里,孟子跟荀子合传,仅仅是记了很少的一部分。孟子这一生做了哪些事情,特别是他在周游列国时,都有一些什么活动?正史记载得很少。我们解读《孟子》,就要善于在一些篇章里来挖掘孟子的生平活动。看这一篇比较短的文章,我们就知道,他曾经在齐、宋、薛,跟这些国的国君都发生过或受礼或不受礼的一些活动。

 

本章内容的核心,我觉得主要是突出一个“义”字;这个 “义”,也就是受和不受的原则。那么,孟子接受礼金和不接受礼金的原则是什么?就是这个“义”字。孟子讲了在宋为什么接受,在薛为什么接受,特别是回答了在齐不接受百镒之金的原因, 就是不合“义”,来路不正。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不接受这种不义之财。不义之财,取之有罪。孔子在《论语》中说(“不义 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不义之财,那是不能随便取的。所以在 这里,孟子是继承和发扬了孔子这种“义”的思想。

 

“无处而馈之,是货之也。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?”最后这 一段话是说,没有任何理由就随便接受别人的金钱,就会被别人看作你是跟这个“货”相当的一个人,就是等于把自己放低到跟“货”一样。“货之也”,就是金钱可以买通的人。道德高尚的人是不为的。没有任何理由,随便接受别人的贿赂,那你的道德就是低贱的。我觉得这一点,对我们今天也是很有启发和警示的。

 

 

解读专家

王志民.jpg 

王志民,山东省政协第九、十届副主席,山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,博士生导师。中国孟子研究院特聘院长。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。十一次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,其中特等奖两次、一等奖两次、二等奖四次。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山东省【十佳】理论工作者。

 

 

 


 

图片
脚注信息
            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  鲁ICP备15028438号  孟氏宗亲联谊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