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正文
《孟子》七篇解读 | 公孙丑篇(4.10)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19-03-19 18:53:33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【原文】

孟子致为臣而归。王就见孟子,曰:“前日愿见而不可得,得侍同朝,甚喜;今又弃寡人而归,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?”

对曰:“不敢请耳,固所愿也。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他日,王谓时子曰:“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,养弟子以万钟,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。子盍为我言之!”

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,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。

孟子曰:“然;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?如使予欲富,辞十万而受万,是为欲富乎?季孙曰:‘异哉子叔疑!使己为政,不用,则亦已矣,又使其子弟为卿。人亦孰不欲富贵?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。’古之为市也,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,有司者治之耳。有贱丈夫焉,必求龙断而登之,以左右望,而罔市利。人皆以为贱,故从而征之。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。”

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
 

大致上说,从4.10开始,就是记载孟子在齐国有志不得伸,离开齐国这样一个过程。

 

孟子致为臣而归。王就见孟子,曰:“前日愿见而不可得,得侍,同朝甚喜。今又弃寡人而归,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?”

对曰:“不敢请耳,固所愿也。

 

这里又为我们提供了孟子在齐国活动的一些情况。致,辞掉的意思。孟子在齐国的后期,为客卿。由于在齐国有志不得伸,孟子准备辞掉卿位,回到家乡去。齐王听说后,亲自到孟子住的地方,来见孟子。说:以前我就非常希望拜见你,但是一直没有机会。你来了之后,你给了我一个为你服务的机会,我很高兴。我们在这里能看得出来,齐王尽管对孟子的主张不以为然,但对他本人,还是非常客气和毕恭毕敬的。这里面反映了两个方面的情况:一个是战国时期,礼贤下士之风盛行,不仅仅是齐王,所有的国君,特别是那些大国国君,对待知识分子,特别是有名望的士,都是这样,拜这些人为老师,把这些人请为座上客,说话非常谦恭,这应该是个普遍的现象。其中齐宣王在这些列国国君当中又是做得最好的一个。他礼贤下士的故事很多。二是说明,孟子在当时的影响之大。在周游列国之中,所到之处,都受到很高的礼遇。他在齐国的稷下先生中,是个标志性人物。所以受到齐王很高的礼遇。

所以齐王说:你在这里,能经常见到你,我很高兴。现在你又抛弃我而想回去,不知道从今以后我们还能再相见吗?这里边既表达出,你走,我很可惜,表达自己的态度,也有挽留的意思。孟子说:我不敢说以后能再请求见你,但是此后再相见,这也是我本来的愿望。

我们分析孟子的心态:他是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,有所作为而来齐国的,但齐王对他的主张是敬而不纳;理想在这里不能实现,那我在齐国还有什么意义呢?所以孟子走也是个姿态。我们今天说,你不欢迎我,我走;你如再挽留我,那我也好说话。孟子在这时的心情也是非常复杂的。所以他说,和你能常相见,也是我本来的愿望。

 

他日,王谓时子曰:“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,养弟子以万钟,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。子盍为我言之?”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,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。

 

时子,是齐国的大臣;中国:都城之中;钟:米粟计量单位;矜式:矜:敬重;式,效法;盍,何不。过了一天,齐王就对着时子说,我想着在国都之中来给孟子单独建一个馆所,送给他,以万钟的粮米来供养他的弟子。让我们齐国的那些官员和老百姓都有来恭敬和学习他。你何不为我去说说这件事情。时子不好直接去找孟子,就通过他的弟子陈臻去告诉孟子,陈臻就将时子的话告诉了孟子。什么话?就是齐王想给他造馆所,养弟子一万钟,挽留他不要走的事。

 

孟子曰:“然。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?如使予欲富,辞十万而受万,是为欲富乎?季孙曰:‘异哉子叔疑!使己为政,不用,则亦已矣,又使其子弟为卿。人亦孰不欲富贵?而独于富贵之中,有私龙断焉。’古之为市也,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,有司者治之耳。有贱丈夫焉,必求龙断而登之,以左右望,而罔市利。人皆以为贱,故从而征之。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。”

 

十万:指孟子做客卿的俸禄;万:指养弟子一万钟粮食。孟子说:时子这样说的话,固然可以理解,但时子怎么知道这是要不得的呢?假使我是贪图富裕,我辞掉十万的俸禄而接受这个一万钟的馈赠,难道这是为了富裕吗?这个话言外之意是什么?我是为行道而来,既然在这里不能行道,我又为什么留下呢?

 

季孙曰:‘异哉子叔疑!使己为政,不用,则亦已矣,又使其子弟为卿。人亦孰不欲富贵?而独于富贵之中,有私龙断焉。’

 

季孙、子叔疑,都是一个人名字,情况不详。孟子借用季孙这个话来解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态度。季孙曾经说过:子叔疑这个人,也太奇怪了。自己要做官,国君不用他也就罢了。却又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儿子和兄弟去做卿相类的高官。作为一个人,谁不想做官发财?他不但自己想法升官发财,还想着自己的儿子兄弟,一家人都来垄断了这个官职。我们今天就说:一人当道,还想鸡犬升天。他想着把自己一家人都提拔起来。龙断:龙同“垄”,指高地;龙断:冈垄之断而高出的部分。很突起,别人上不来的地方。实际上就是别人都不能插手,他自己把这件事情独占了,这叫垄断。季孙在这里讥讽子叔疑得不到这方面的好处,而又想求得另一方面更大的好处,就像所有的好处都要被他一个人垄断了一样的贪婪。

 

“古之为市也,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,有司者治之耳。有贱丈夫焉,必求龙断而登之,以左右望,而罔市利。人皆以为贱,故从而征之。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。”

 

然后孟子说:古代做市场交易,是用他有的东西来换取他没有的东西。有管理市场的官员来平衡物价,解决纠纷。有个很卑贱的男人,投机钻营,好比一定要登上市场中的一块高地,左看看右看看,想把整个市场的利润和好处,都看得清清楚楚,然后一网打尽。人都认为这个人太真是卑贱了,因此,就来征收他的税,向商人征税,就是从这个卑贱的男子开始的。

10章,我们来解读一下。一个方面是:在这里反映了孟子在齐国活动的一些史实。第一件史实就是孟子主动辞去卿相之职,要回家乡;齐王来极力挽留,并通过大臣时子给孟子传话。这是一个史实。第二件史实,就是齐王许诺要给孟子建别墅,要养弟子一万钟,这样以优厚的待遇来显示真诚的挽留孟子。这是一个史实。第三件史实,我们从这一篇里面看到孟子在齐任卿相之时,是享受到十万钟非常优厚的待遇。能了解孟子在齐国地位的尊贵和待遇的优渥。另外,我们从这里也能知道。孟子在当时的列国当中是声望极高的一个学者,齐王虽然不愿意接受孟子的主张,但是他对孟子还是非常敬重的。我们通过这一篇能看到这么一些史实。

第二个方面是:在这样一种情况下,为什么孟子要辞职呢?全面分析,至少有三个原因:一个就是失望而归。他的仁政主张在齐国没有得到实行。我们前边已经说了,孟子是非尧舜之道不陈于王前,讲的都是治国的大道,推行的是仁政大道,但齐王是没有听,因此,失望而归。二是,我们结合孟子在齐的整个活动来看,齐王虽然给他优厚的待遇,但是齐王却是一个“好臣其所教,而不好臣其所受教”的人,就是根本听不进下面的意见,是个专断独行的国君。对孟子采取表面恭敬,以利养之,实际并不接受的态度。这也是孟子在这里感到很憋屈,不愿意和这样的国君在一起,所以要离开的原因。三是,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齐宣王不听孟子的劝说,像攻打燕国这个问题上,一味讲霸道,不得民心,所以孟子要走。

第三个方面是:孟子借季孙讥讽子叔疑求去富贵的贪婪的话,和市场上妄图独占所有利好的贱男子,实际上一再表明,个人在齐,道既不行,再接受齐王的馈赠和利禄,跟子孙疑和贱丈夫并无二致,反复申明:他来齐国是推行仁政的,是实现理想主张的,不是为了来求富贵,来牟利的。

 

解读专家


 

王志民,山东省政协第九、十届副主席,山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,博士生导师。中国孟子研究院特聘院长。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。十一次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,其中特等奖两次、一等奖两次、二等奖四次。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山东省【十佳】理论工作者。

 

图片
脚注信息
            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  鲁ICP备15028438号  孟氏宗亲联谊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