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正文
追根寻源之七:山东省调研(二)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16-05-30 08:53:01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  总会修谱委员会:孟令保

一、概述

自宋代以来,随着孟子地位不断提升,以四十五代中兴祖孟宁支脉为代表的孟氏家谱出现后,涌现出大量孟氏家谱,和家世支脉信息。从这些林林总总的信息中发现,山东境内不仅仅是中兴祖孟宁支脉。除了中兴祖孟宁这一支脉以外,还存在若干多个历史很久的支脉。这些若干支脉,均不在邹县孟府同治版的《孟子世家谱》内,因此若想在同治版《孟子世家谱》中寻找对接点,那自然是查不到的。

近二、三十年以来所反映出相当多的族人续修支谱时,都在寻找承上渊源。在寻找承上渊源过程中,反映出一个心理倾向,这个心理倾向就是衔接到中兴祖孟宁支脉上。通过多年考查来的信息中告知我们,有些支脉是中兴祖孟宁支脉分迁的,但有些支脉不是中兴祖孟宁支脉分迁出来的。那么如果不是中兴祖孟宁支脉下的,还能是哪个先祖支脉下的呢?

二、山东境内中兴祖以外的支脉列举

到目前所发现的中兴祖孟宁以外的支脉列举如下:

1、青州府诸城县前什字口支脉,系脉可上溯至孟子。值得注意的是,从孟子到四十五代这段世系,与同治版《孟子世家谱》记载有不同。

2、青州府昌乐县支脉,先祖可查到唐末五代时期孟氏先人。查阅湖南相关家谱序言,获悉唐末五代时期,山东昌乐有孟汝贤、孟汝圣兄弟,其中一支留在昌乐当地,一支南下至广西,其后裔一支辗转到了湖南。留在山东昌乐当地的这支,一段后裔世系描述为……孟顺生孟典,孟典生子三孟俊、孟邦、孟普,孟邦生子五孟温、孟云、孟豁、孟密、孟冲,…….再后来其后裔繁衍情况未得其详。

3、沂州府苍西支脉,先祖可上溯到唐代后期38代孟钦。苍西祖林碑文所载,38代孟钦、孟徽。其繁衍世系在同治版上《孟子世家谱》自然未有载记。

4、武定府海丰县支脉,先祖可上溯至南宋初44代孟安。该支从湖北迁徙而来,目前已能看到山东黄县、潍县丁村有其后裔、以及散居河北省境内以及东北各地。

5、东昌府阳谷县支脉,先祖可上溯至宋初43代孟忠。孟忠次子孟祥早在宋代迁徙到北直(今河北),长子信留在阳谷,后又分迁朝城、河北省、湖北省、江苏省等地。

6、济南府新城支脉,先祖可上溯至46代般阳路(又一说东路)总管孟统。他的后裔主要分布到淄博桓台和淄川等县、登州府的文登县、荣成县以及河北承德、辽宁、内蒙等地。

三、拜读同治版《孟子世家谱》产生的疑惑

1、同治版《孟子世家谱》第一卷“孟氏宗传总论”中载有:“自是(此)之后孟氏皆(四十六代)孟存、孟坚之后……”。《孟子世家谱》载:孟存、孟坚都是四十五代中兴祖孟宁之子,这就说明,自此之后孟氏皆中兴祖之后裔。这句话,本来是有局限性的,局限在二十户是没问题的,但在没有注明前提下,却带来很多误导,很容易被误导成天下所有孟氏均为中兴祖孟宁之下。假如天下孟氏都是孟宁之后,那么上述所列的6大支脉是哪里的?他们都不是孟子后裔吗?如果不是孟子后裔,怎么出现诸如“孟忠,孟子四十三代孙”等类结论?如果是孟子后裔,可又不属于孟宁后裔。凡此种种,不一列举了。

2、同一始迁祖代次认定不一,带来后患。众所周知的明初“保定侯孟善”,在潍县丁村、登州府黄县支谱上认定其为五十五代,而在武定府海丰县支谱上认定其为五十八代。这些支谱均出自当时孟府修纂的,盖了章、授了印的。人们不禁要问,这位孟善究竟是什么代次?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面对,如果给不出权威答案,则将带来同一始迁祖的各地后裔代次不统一的后患。

3、同治版《孟子世家谱》与迁徙各地的《孟子世家流寓支谱》之间,没能给出承上世系渊源的节点,给当今各支对接带来的难题。

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散居于山东各支流寓支谱,其支谱绝大多数是清代成谱的;其特色大多是从始迁祖开始往下续修的。在向上寻根,渴望得到承上世系渊源时,首先要将支脉调查清楚,同时,也要将上述列举的传承系脉调查清楚,以便对接。

 

图片
脚注信息
            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  鲁ICP备15028438号  孟氏宗亲联谊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