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正文
追根寻源之二十五:正史与孟氏家谱的比照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16-06-13 10:18:29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     在未讨论正史与《孟子世家谱》的比照之前,首先界定两个讨论范围:①这里所说的正史,是指二十四史。②本节着重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世传承。

    从魏文帝曹丕建国黄初元年(220)开始,到南朝陈叔宝祯明三年(589)南北朝彻底结束,历经长达360余年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谱牒对当时的正史修撰很有影响,主要体现在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。在内容方面,魏晋南北朝正史中的许多纪与传,往往大量采用了谱牒档案资料,因为它记录了一姓一族的氏族来源,世代系统人物传记,迁徙定居,婚姻状况,子孙繁衍和与此有关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状况。在形式方面,因为受谱牒的影响,正史中大量记载了门阀士族的家世及家规门风,几乎成了家谱或族谱。凡是读过魏晋南北朝正史的人都知道,这个历史时期的正史传记部分,相当于半部家谱,甚至有的传主名下,他的家世和子孙,出现一人之下叙至几十人。

    同治版《孟子世家谱》在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时期所列家世如下:

    十八代:康,字公休。魏明帝时为散骑侍郎,宏农太守,领典农校尉,渤海太守,给事中,散骑常侍、中书令。后转监封广陵宁侯。子一宗

  十九代:宗,字恭武。三国时期吴国嘉禾末年令永宁,后为右御史,宝鼎三年为司空。子一揖

二十代:揖,晋惠帝时为庐陵太守。 子一观

  二十代:观,字叔时,晋惠帝时为殿中郎,后为黄门侍郎。子二嘉、陋

  二十二代:嘉,字万年。晋为安西大将军长史,再为江州别驾。子二怀玉、龙符

  二十三代:怀玉,晋安帝时封鄱阳县五等侯,后为阳丰县男,任江州刺史,南中郎将。子一表

  二十四代:表,字武达。仕南齐萧鸾马头太守,魏孝文帝时辅国大将军,南兖州刺史,后为豫州刺史,因战功封汶阳县开国伯,邑五百户,散骑常侍,光禄大夫、平西大将军。子一斌

  二十五代:斌,元魏孝文帝时为右丞相。子一威

  二十六代:威,字能重,仕元魏帝时为平北大将军,光禄大夫,后加骠骑大将军,左光禄大夫。 子一恂

    

    这里的孟康、孟宗是否为父子,回答不是肯定的,我们会在适当地方专门讨论。接下来的孟观、孟嘉、孟怀玉、孟表以及孟威均可在正史中查得到相应传记,除了孟怀玉传记中载有详细的家世外,其余人大多找不到同治版《孟子世家谱》中那样的家世记载,仅从下面正史中关于孟怀玉家世记载,则对同治版《孟子世家谱》这段家世很难认可。

    东晋末年孟怀玉,其家世载于《宋书・列传第七》:“孟怀玉,平昌安丘人也。高祖珩,晋河南尹。祖渊,右光禄大夫。父绰,义旗后为给事中,光禄勋,追赠金紫光禄大夫。世居京口。”其世系为:

孟珩―孟□―孟渊―孟绰―孟怀玉

《孟子世家谱》所载的孟怀玉家世从高祖到其父这一段世次记载为:

孟宗―孟揖―孟观―孟嘉―孟怀玉

    可以看出,《孟子世家谱》与正史比照无一处相同。究竟哪一记载准确?相比之下,笔者更相信前者。这是因为:第一、所处的年代是官修谱时期,凡是有点社会地位的每个家族,均由朝廷史官修其家谱;第二、《宋书》成书时间距离孟怀玉生活年代相近;第三、正史非常重视家世考证的,尤其魏晋南北朝时期,正值门庭阀阅高峰时期,仕途、婚配必查家世。而《孟子世家谱》给出的这段相应世系,是宋代以来,中兴祖孟宁依据“批阅群书”来追记的。我们也相信《孟子世家谱》编修者在宋代编修时“批阅群书”是认真的、慎重的,但更重要的是,认真、慎重的目的在于求细、求实。诸如某某人的祖籍、出生地、以及他的生卒时间等信息都不可缺少,这样才可提高可信度。譬如说孟嘉,他不可能是孟怀玉父辈,因为考查孟嘉,一说是“宁康元年(373)卒”;另一说是“晋永和五年(349)病故,终年五十一岁”。即便是373年卒的,然而孟怀玉却是在孟嘉故去后的387年才出生的。

    接下来,再看孟怀玉后裔子孙记载的比照。《宋书・列传第七》载:“东晋义熙十一年(415)丁父艰,怀玉有孝性。因抱笃疾,上表陈解,不许。又自陈弟仙客出继,丧主唯己,乃见听。未去任,其年卒官。时年三十一。追赠平南将军。子元卒,无子,国除。怀玉别封阳丰男,子慧熙嗣,坐废祭祀夺爵。慧熙子宗嗣,竟陵太守,中大夫。”

   《孟子世家谱》载为:“孟怀玉子一孟表;孟表子一孟斌”。两者比照,完全不同。孟怀玉是在东晋义熙十一年(415)去世的,而孟表据《魏书・孟表传》载:“延昌四年(515)卒,年八十一。”由此推知孟表出生时间是在435年。这就出现了孟怀玉于公元415年去世,而去世了20年后才生有儿子孟表的现象。

 

 

图片
脚注信息
            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  鲁ICP备15028438号  孟氏宗亲联谊会